“老张,这样吧,还是先让我见见这位贡王爷再说吧!”刘庆斌对张寿增说道。
“好的,公子你稍等,我这就去请这位贡王爷!”张寿增说完,转身而去。
不一会,张寿增领着一个四十多岁典型的蒙古汉子进来。只见他中等身材,穿着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。四方脸庞,高颧骨,眉毛浓黑而整齐,一双眼睛闪闪有神采。
“贡王爷,我是刘庆斌,久仰了!”刘庆斌知道进来的汉子肯定是贡桑诺尔布。
“你就是有少年军神美誉的平叛副总指挥刘庆斌?”贡王仔细打量着刘庆斌。
“王爷谬赞了!”刘庆斌笑眯眯的看着贡王。
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,羡煞人也!”贡王毫不吝啬的赞叹起刘庆斌来。
“贡王,不知您来我们的宣传队,有何指教?”刘庆斌开门见山。
贡王听了刘庆斌的问话,脸上露出一丝苦笑:“指教不敢当,我只是来学习的!副总指挥,或许你也知道,我的先祖曾为元朝、清朝立下赫赫战功,康熙帝就曾为我们喀喇沁右翼旗御笔题写了“大邦屏藩”的匾额。按理说,我本来也可以像其他蒙古族王公一样,过着养尊处优、听歌观舞、寅吃卯粮的贵族生活。可是自小受到的教育和对政治的天生敏感,让我我能时时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、国家的内忧外患和蒙古边疆的朝不保夕。我始终在思考,如何应对才能持久地稳固蒙古边疆,使蒙古真正成为中国这个“大邦”的屏障和藩篱!”
听到这里,刘庆斌对贡王肃然起敬:“贡王,请受我一拜!”
说完,刘庆斌起身,深深地向贡王鞠了一个躬。刘庆斌来到这个世界,见到了民国历史上不少杰出人物,每个杰出物都以自己的行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历史。毫无疑问,贡桑诺尔布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,不仅让他成为了蒙古民族的英雄,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公认的伟人!真的应该让子孙后代都记住像贡王这样推动历史进步的伟人!
贡王从刘庆斌的眼中看到了真诚,他坦然受了刘庆斌的这一拜:“若论起反对蒙古分裂,我可以是所有蒙古王公中最坚定的了。比如说,在去年的时候,我专门写信给孙文先生,对‘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’的口号提出了质疑,我告诉他‘驱除鞑虏’是带有民族歧视的口号,并且对‘十八省建国’的主张表示了强烈的不满。为此,孙先生几次驱车到北京与我面谈。最后,孙先生接受了我的意见,取消了‘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’的口号,而将口号定位于‘五族共和,共建民国’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主动联合蒙古王公,共同表示赞同建立民国!”
贡王所说的事情,刘庆斌还是第一次听说。不过,刘庆斌知道贡王说的绝对是真的。如果“十八省建国”的思想蔓延开来,后果将会不堪设想。
“民国建立了,五族共和共建民国的理想实现了,我以为万事大吉了。于是,我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谋求蒙古民族的振兴和本地区政治,经济文化的发展,仿效国内外各种近代资本主义的新式办法、措施,革除各种积弊,寻求新的出路。”贡王似乎在回忆着他所推行的一些新政。
刘庆斌接口道:“贡王您开创了蒙古教育之先河,培养了大批先进人才。您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,接受民主启蒙思想,大力推行旗政新举措,创造了振兴蒙族经济、文化的十项第一,真正成为蒙古诸部翘楚。
“十项第一?”张寿增在一旁惊呼道,他不知道刘庆斌说的是真是假。
刘庆斌微笑着看着贡王:“贡王您创建了第一个官办蒙古新式学校——崇正学堂,建立了第一所蒙古女子学校——毓正女子学堂,建立了第一个蒙古军事学校——守正武学堂,建立了第一个蒙古图书馆。您还是第一个成批派遣留学生的王爷,您办了第一张蒙古报纸——《婴报》,并且第一个在蒙古办邮电,传递邮件,发收有线电报。您还是第一个南桑北移办苗圃,广植桑苗的蒙古王爷。您第一个创办综合性工厂,开创了蒙古民族地区办工厂、办实业的先河。您还创建了警察局,维护地方社会治安。”顿了顿,刘庆斌接着说道:“纵观贡王的政绩,可以用五句话来综述,即革除前朝弊政,倡导民俗新风。赞成共和革命,维护祖国统一。注重农牧改良,兴办商贸实业。开办新式学堂,建立报馆书馆。支持蒙文印刷,创建蒙藏学校。贡王,我说的可对?”
听了刘庆斌如数家珍的介绍,不仅是张寿增,就连贡王自己也连连称奇,半晌贡王终于吐出了一句话:“副总指挥有心了!”
定了定心神,贡王接着说道:“谁也没有想到,沙俄居然策动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搞独立,建立了大蒙古国,策划分裂中国的阴谋,这让我如何还能坐得住。还好,北京政府及时派来了平叛大军。由于哲布尊丹巴给各个旗的王爷都发了电报,要求各旗归顺大蒙古国。我担心平叛大军操之过急,将这些王爷逼到哲布尊丹巴一边去,所以我就急忙赶到了兴安盟。没想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副总指挥设立宣传队这一手真可谓神来之笔,通过宣传迅速坚定了各个王爷原本摇摆不定的心。好奇之下我也想参加宣传队,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!谁知,张处长却不同意我参加宣传队。副总指挥,你来的正好,你给我评评理!”
听了贡王的话,刘庆斌再次陷入沉思当中。说实话,平定叛乱,对刘庆斌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。特别是目前,包括贡王在内的大部分蒙古人都心向祖国的大好形势之下,他更有信心尽快平定叛乱。可是,叛乱平定后下一步该怎么办,却非常让刘庆斌头疼。